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smileherd
V2EX  ›  分享发现

分享下我对挣大钱的一些思考

  smileherd · 2021-11-24 10:17:05 +08:00 · 3231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09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这是一篇写于 2019 年的旧文,略有删改。

两年前我在这篇文章里开启了「白手起家赚一个亿」的直播计划,每季度复盘。马上要开始第 9 期季度总结了,贴上这篇旧文给有兴趣赚钱的朋友做个参考。

我打算白手起家挣一个亿。

听起来确实很荒唐,但我是认真的。

我跟朋友们聊起这事儿的时候他们一般的表现是哈哈淫笑,看起来一点都不严肃。

上个月我最喜欢的歌手尹吾巡演到杭州,演出结束后我请他帮我在 T 恤上写上这句祝福。不愧是我喜欢多年的资深文艺歌手,尹吾就表现的很成熟克制。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尹老师各路牛鬼蛇神见得多了,不差我一个。

为什么需要一个亿

这似乎是个完全没有探讨价值的滑稽问题,谁他娘的还不需要一个亿啊?

实际情况比想象的复杂一些。

因为我们每个人活着最本质的追求都是人生幸福感,而非金钱。

那为什么我们普通人总有一种金钱就是幸福、给我一堆钱我就铁定幸福的错觉呢?科学研究表明主要是因为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Angus Deaton 研究过幸福与金钱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存在一个临界点,临界点之下幸福与金钱强相关,之上则不然。

这一临界点在美国为年均收入 75000 美元(约 50 万人民币)。

所以大部分人有这种错觉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在临界点之下嘛。

姑且不论这一临界点本身的高低,毕竟个体感知有差异。关键在于存在这么一个临界点,当你收入水平超出之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就没那么显著了,所以理性的做法是把对金钱的关注转移到更能带来幸福感的其他事情上去。

对富人的观察也能佐证这一结论,很多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完全财富自由的人并没有选择一种屁事不干就花钱的废材生活。

既然如此,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正常情况下确实没什么用,但老话说人有旦夕祸福。一亿资产的首要价值不在于正常生活状态下的物质消费,而在于抵御生活中任何本可以抵御的突发苦难。

理论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有暴毙、被陨石砸死的可能。对于此类不幸我们能做的顶多不过是提前写好遗嘱、做做心理建设,无论有多少钱也无法规避。

真正残酷的人生不幸却不是遭遇了这些完全的不可抗力,而是遇到的问题明明可以解决,但太贵了你解决不起。譬如自己或亲人不幸得了需要花很多钱才能医治或大幅提升生存质量的疾病。

诚如《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我需要一亿资产的第一驱动力便在于此,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我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里写到的:规避可以规避的不幸。

普通人白手起家赚一个亿的理论基础

关于赚钱,姥姥跟我妈妈常讲起一句很深刻的话,长大后妈妈把这句话告诉了我。

我以前懵懂无知的时候还感受不到它蕴含的力量,在社会和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才愈发有切肤的领悟。

这句话这样讲到:挣钱如吃屎,花钱如拉稀。

所以我从不信什么轻松致富的神话,那些当下光鲜的财富背后,一定是常人无法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那么假定一个普通人足够努力,究竟有没有可能、以及有多大可能可以白手起家赚一个亿呢?

我们先对普通人做一个限定,以使其具备足够努力的先决条件。

第一需要具备正常智商,这意味着既不过分聪明、也不过分愚钝,属于在我们的左邻右舍里不被视作是天才或笨蛋的那拨人;第二需要接受过足以完成自我学习这种程度的教育;第三可以无障碍访问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

够普通了吧?我觉得我国满足这个条件的保守估计也有 1 亿人。

先抛结论,对于这样一个普通人,我认为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环境和趋势下,如果足够努力且排除个体遭遇毁灭性倒霉事件的情况,有生之年赚一个亿岂止是有可能,概率简直无限逼近于 100%。

然而实际情况是据《 2018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大中华区亿元资产超高净值家庭仅为 13.3 万户。

原因在于虽然大部分人都宣称自己爱钱,但我的观察是真正打心眼里爱钱、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极少,绝大部分人爱的只是不劳而获。比起钱,人们还是更倾向于懒。

对此经济学中有个说法叫「显示性偏好」,讲的是类似的道理,一个人的实际行为比口头表达更能反映其真实想法。

但足够努力也并不意味着每天睡 6 个小时全年无休拼命干活(某种意义上比这更难),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必须通过后天的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克服诸多作为人与生俱来的弱点,譬如极差的自控力、短视、好逸恶劳、极度恐惧风险、贪婪,最终成长为一个异常强大的人。

这很难。

有句话讲的好,大部分人都吃得了生活的苦,却吃不了学习的苦。

正因为通过学习去重塑自己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我才坚信普通人一旦做到,十亿资产也许还额外需要一些天时地利的运气因素,但一亿资产一定是水到渠成。

挣钱的三种方式

排除任何非法手段,挣钱无非三种途径:劳动型收入、产品型收入、和资产型收入

劳动型收入是指所有依靠出卖自身劳动获取的收入,是农民、小商贩、及工薪阶层的主要收入模式。

劳动型收入的典型特征是受限于个体投入的劳动资源 /时间的不可复制性,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都有一个相对较低的预期收入上限。

一般来说,年薪百万基本是劳动型收入的极限了。而且各行业间有差异,不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型收入的预期上限都能达到这个水准。普通人单纯通过种地养猪年入百万几乎不存在可能性。

劳动型收入的好处是风险极低,因为该模式下收入仅与个体劳动付出的多寡和质量有关,不涉及经营层面的投入风险。

产品型收入是通过向市场提供标准化产品或服务而获取的收入,其与劳动型收入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产品型收入的核心要素是可规模复制的产品或服务。

因为不再受限于个体劳动资源的局限,产品型收入的预期上限远高于劳动型收入,企业主是该收入模式的典型人群。

但不是说只要卖东西赚的钱就是产品型收入,核心还是要具备可规模复制性。所以小手工艺人、艺术家卖作品赚的钱肯定不能算作产品型收入,而是劳动型收入。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与企业主一样,公司高管、核心员工的股权或期权收入同样应算作产品型收入。因为归根结底这部分收入取决于该企业向市场供给的产品或服务的水准,而非个人劳动付出的多寡(对应于工资收入)。

资产型收入指的是依托既有资产获取的收入,包括房租、利息、理财产品、房产增值、股票及债权投资等。

资产型收入的核心特征是「钱生钱」,短期来讲收益一受限于原始资本的规模,二受限于个人的知识和眼界。

但长远看无论资本还是个人见识的增长都没有显著的局限性,所以资产型收入与产品型收入一样,都有远高于劳动型收入的预期上限。

资产型收入区分与其他两个收入模式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几乎无需投入个体劳动,钱会帮你赚钱。这是资产型收入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最终实现个人时间自由的唯一途径。

三种收入模式一览表

横向对比三种收入模式,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人因为缺少资本或畏惧风险,收入构成以劳动型收入为主,结果是又忙又穷。

以企业主、创业早期员工为代表的人群承担了最高的风险、投入了最多的劳动精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客观上也增加了所有人的福利,理应获取最高收入。结果是又忙又富。

纯靠资产收入就能赚大钱的人看起来最风光,又闲又富。但那是他们已熬过了艰辛的原始资本积累期罢了,不能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结合以上分析来看,单纯靠劳动型收入积累 1 亿资产希望渺茫,每年积累 100 万也需要 100 年才能完成,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

成为演艺明星、顶尖艺术家是可以的,但无论是其中的运气或天赋因素对普通人来讲,都约等于买彩票中头彩,完全超出了足够努力的可控范畴。

要在有生之年积累 1 亿资产,必然要依赖产品型收入和资产收入。

产品型收入牵涉因素较多,先来看资产型收入。

从长期年化收益率来看,顶尖投资者可以做到 20% 左右。虽然巴菲特一向宣称他做到的事情任何普通人通过个人努力也完全可以做到,但保守起见,姑且认为这里面存在幸存者偏差和天赋因素,普通人无法做到。

那么以标普 500 指数做参照,1965-2016 年 52 年间的年平均收益率是 9.7%。这是一项仅需要一些自控力就可以做到的投资方式,实际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足够努力的普通人应该能做到优于该回报率。

在此收益率条件下做到 1 亿资产,初始资本 1000 万仅需 25 年,100 万需要 50 年,就算初始资本仅有 10 万元,75 年下来也能积累到一亿资产。

对于一个足够努力的普通人,50 岁前积累 1000 万资本,再通过 25 年增值至一亿资产,考虑到我国目前预期寿命 76.7 岁,看起来是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

而且这还没算后续通过其他收入来源(劳动型或产品型收入)追加的资本投入,若每年追加 100 万资本金,这个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 18 年。

最后来看下产品型收入。

产品型收入说白了就是靠创业、做生意赚钱。因为产品具备工业化的规模复制特征,所以一旦成功会获得巨额收益,相应的自然是需要承担远高于劳动型及资产收入的风险。

获取产品型收入的过程就是创业的过程,创业涉及行业、资本、技术、地域、团队、机遇等诸多因素,以多大概率带来多大回报很难量化。

但我们可以从侧面做一个定性分析,下图是我跟据《 2018 胡润财富报告》制作的高净值家庭构成图。

高净值家庭构成

千万净资产以上者,企业主占比 60%,居于绝对优势。以资产收入为主的职业股民和炒房者合并占比 20%,顶尖劳动型收入人群占比仅 20%(实际上相当部分收入应计作产品型收入)。

亿元净资产以上者,企业主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80%,资产收入为主人群占据剩余 20%,劳动型收入人群为 0 。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结论是绝大部分富人积累的高额财富是通过产品型收入赚取的,而且越富裕的层次产品型收入人群占比越高。

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是各行业顶尖公司的企业家,像巴菲特这样以资产收入为主积累巨额财富的则是凤毛麟角,也可以作为这个粗略观察结论的佐证。

通俗点的角度想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企业家又投钱又拼命干活、投资者只投钱不干活,前者多赚些合情合理。

从 0 到一亿的最优实操路径

那么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收入模式,对于一个足够努力的普通人,怎样才能以尽可能大的概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赚取 1 亿资产呢?

乍看上去似乎应该把个人精力全部投入到产品型收入中去,但不要忘了上述分析是基于均值的。

也即是说,对任意一个特定个体来说,假定有足够多次创业机会,那么把个人精力完全投入到产品型收入上确实是理论上的最优解;但实际上完全不可能,不仅是创业的资本投入,更稀缺的是精力和时间。

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效创业 100 次以抹平创业九死一生的概率。

这个貌似的最优路径是以牺牲确定性为代价的,不够稳妥。

对特定个体,劳动型收入和资产型收入的收益相对低、但确定性高。产品型收入则反之,收益高、但确定性低。

再来看三种收入模式的增长趋势对比:

三种收入模式增长趋势对比

劳动型收入完全不像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在起始阶段劳动型收入增长速度快、风险又极低,是理想的积累初始资本的途径。

劳动型收入唯一的缺点是天花板低,但普通人刚起步的时候完全无须考虑,先做到年薪 50 万 ~ 100 万再说。

资产型收入对比产品型收入,增长模式是类似的。区别在于资产型收入用较低的收益增长曲线换来了接近劳动型收入的低风险,和较少的个人劳动时间(这点很重要,它意味着资产型收入与另两种收入模式可以叠加)。

现在我们可以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积累 1 亿资产的最优实操路径:

  • 阶段一:劳动型收入逼近上限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升。为另两种收入途径积累所需的初始资本和个人能力见识
  • 阶段二:劳动型收入逼近上限且完成资本和个人能力的基本积累后,在不伤及初始资本根基的前提下探索产品型收入来源
  • 阶段三:持续提升商业及投资能力,增加产品型和资产型收入的收益率,耐心等待资产增长
  • 投资理财应该贯穿于任何阶段,但一定不能影响各阶段主要目标。10 万元投资股市每天盯着看,年收益 100% 也不如好好工作性价比高
  • 自我学习提升应该贯穿于任何阶段,对任何一种收入模式,都有光环加成。而且能提升生活幸福感(毕竟积累资产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增进人生幸福)

一个足够努力的普通人,根据起点的不同,阶段一依赖劳动型收入和资产型收入花上 10 ~ 20 年资产积累至 1000 万;阶段二运气好一些 10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积累至 1 亿资产;运气差一些到阶段三,纯靠资产收益再额外花上 15 年也够了。

短则 20 年,长则 45 年,足以让一个足够努力的普通人积累 1 亿资产了。

如果在原生家庭支持、运气、个人资质等任何一方面有额外加成,期望所需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

第 1 条附言  ·  2021-11-24 11:19:34 +08:00

后半段一直贴不上,附言试试。

没想到悲观的人这么多,听很多人讲过「盲目自信」对最终成功率的积极影响,所谓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如果你本就不信自己能做到,那一切都会指向悲观。

那句话怎么说: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前行。

这也是我两年前开始记录每季度工作得失的意义,我先分享,再按我自己分享的路径做,如果 10 年 20 年后确实成功了,应该足够有说服力了吧?

我打算怎么做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人生幸福怀有执念。

我相信每一个普通人,仅仅通过后天努力学习、努力完善自己,就可以获得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双重完满。

多说无益,从今天起我会全程记录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如何赚到 1 亿资产。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受幸存者偏差影响,亿万富翁功成名就后分享的致富经验在说服力上是值得商榷的。

但一个普通人如果先分享自己的致富路径,且尔后确实取得了成功,考虑到亿元资产人群占比在万分之一的量级,那么从概率上讲这个路径就几乎一定是有效的。

这是这件事情于我来说最大的价值所在:验证以理想主义的姿态去实现理想生活是可能的。

我肯定还远称不上足够努力,但居然截止目前还做的不错。一方面也许有运气因素,另外一方面我必须要貌似装逼、实则无比真诚的解释一句:不是我做得好,全靠别人的衬托。

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当然都遇到过不少优秀努力的人,而且相当一部分也确实做的比我更好。

但我见过更多的是一边怨天尤人、说什么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绩效不公、待遇不好,一边应付工作、疏于学习、半年挤不出读一本书的时间、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却一个不落、抖音今日头条即刻刷的飞起的人。

那你说说凭什么?

总之,我当下的情况是三十有余,出身一般、资质一般,在工资收入开始趋近上限时做了艰难的辞职决定,又在 Gap Year 过去一个半月后启动了这个 1 亿资产直播计划。

后续我将以季度为周期跟进我和黄小姐的家庭资产变动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个人奋斗的经验得失。

截止目前,我和黄小姐的家庭资产情况如下(参照最优实操路径处于阶段一的尾巴、阶段二的开始):

其中大概的比例是劳动型收入积累 400 万,投资收益约 200 万,房产增值收益 300 万。

定性总结一下的话,我认为一半是个人努力、一半靠运气。

接下来的计划仍是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的:读书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做一款独立产品,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知识,锻炼身体。

说一下我的考虑:

一是无论与个人经验相印证、还是各行业顶尖人士的经验分享,都证实了读书学习对财富积累和幸福感知的决定性价值。

关于读书学习,查理 · 芒格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 —— 没有,一个都没有。

我当下的个人知识体系还远不够完整,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去完善,这也正是我选择离职 Gap Year 的主要因素。

从达成 1 亿资产积累目标的角度,我认为这是最为迫切必须的工作。

关于独立产品,是我对获取产品型收入的第一次尝试。

独立产品这个称呼是我借用「独立游戏」词义生造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没人给我发工资,但也没人对产品设计、功能、价值取向、开发节奏施加任何限制。

我向这个独立产品中投入的更多的是个人精力和机会成本,资本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后续这个独立产品获得投资,演化成了一个商业项目,就具备大幅加速家庭资产积累的可能性。但如果被证明不具备商业价值,那也没什么,我自己认可它的价值也足够了。

如同我在前文所言,我希望以理想主义的姿态去实现理想生活。做这个独立产品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对的事情,而不是因为这是一件赚钱的事情。

最后

嗯,扬帆起航。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公众号看下我截止目前 11 期的记录。

第 2 条附言  ·  2021-11-24 14:39:12 +08:00

没想到引发这么多讨论。

大部分冷嘲热讽也符合我的预期,毕竟工作十多年了,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见的最多的就是这种论调。

这也是我为什么从 19 年开始每季度做这个回顾记录,我不放记录的时候有人嘲笑嘴炮,放出来又有人耻笑是做推广的。蛮有趣的,还好我现在早就认清了这一点,改变一个人的成见真的很难,哪怕你在拿事实说话。

我这两年还看明白一个道理,社会群体性的喜欢「浪子回头」的戏码,坏人做一点点好事就能引发赞美,但好人哪怕有一丁点私心都不成。甚至很多蛮不错的团队、个人被这种论调绑架,觉得做推广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比如前几年的「火绒」事件。我分享自己的真诚思考和建议,认为它可能对一些人产生帮助,希望更多人能看见,丝毫不觉得这是件让人难为情的事情。

385 条回复    2023-09-26 17:47:33 +08:00
1  2  3  4  
dreamtrail
    301
dreamtrail  
   2021-11-25 10:34:18 +08:00
我离一个亿比楼主要近很多,但我真不认为普通人能赚到这个数。
smileherd
    302
smileherd  
OP
   2021-11-25 10:46:06 +08:00
@zcjfesky #299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你可能无法理解有人分享知识并通过探讨来增进认知的心态,你只看见了「回怼」的态度(何况我一向是对友好讨论报以友好讨论,对不友好的讨论报以不友好但仍言之有物的讨论,何怼之有呢?)

但没关系,也有很多人通过帖子和评论收获了一些东西,哪怕一点点启发也够了。
smileherd
    303
smileherd  
OP
   2021-11-25 10:52:37 +08:00
@lqf96 #292 #293 我一再强调「足够努力」,并把这个字眼加粗,并对「足够努力」在本文中的含义给了非常明确的定义。并且认为客观上确实能做到的人极少,并且给出了数据确实如此。

还是那句话,就像这个帖子下一大半否定评论一样,你在反驳一个我即没说过也不认可的论点。
smileherd
    304
smileherd  
OP
   2021-11-25 10:55:46 +08:00
@hellodigua 实操层面我文末也分享了接下来 2019 年到目前的 10 期记录,被人说是为了卖课赚钱。
smileherd
    305
smileherd  
OP
   2021-11-25 10:58:45 +08:00
@dreamtrail #301 我从没说过普通人能赚到这个数,你在反驳一个我没说过并且不认同的观点。
smileherd
    306
smileherd  
OP
   2021-11-25 11:26:24 +08:00   ❤️ 1
@best66 #300 给你鼓掌,这是我截止目前看到最有价值的一条评论,有开放的心态去尝试理解他人观点且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希望沟通获得共识。

首先,你条目 2 讲到的有点地缘文明的意思,《异类》书中对此有详细阐述,我也挺有认同感的。但拿群体性的行为去套到个体上并不一定适用。这也是一些人通过群体性的调研数据来证明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以支撑「普通人不如躺平」论调的荒谬之处。

其次,心态上乐观并为之努力 → 100%赚到一个亿,我没有表达过这样的论点。我原文是这样的「对于这样一个普通人,我认为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环境和趋势下,如果足够努力且排除个体遭遇毁灭性倒霉事件的情况,有生之年赚一个亿岂止是有可能,概率简直无限逼近于 100%」。

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的限定条件,比如当下的社会环境和趋势、足够努力、排出个体遭遇毁灭性事件、有生之年这些。

至于为什么这么坚定,有两个层面:逻辑层面文章里其实都讲过了,甚至给出了理论上的最佳实践路径。精神层面上貌似玄学,但实际在心理学学术领域已经论证了积极心态对于最终目标成功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很多有成就的人士也有类似的经验分享。

最后,按文中的定义,不努力的人和「足够努力」的人是有天壤之别。
举一个鲜活例子,苏炳添每晚雷打不动 10 点睡觉。几个人事实上能做到这样呢,但又有几个人觉得受限于个人资质无法做到这一点呢?
不要抓细枝末节抬扛说我要加班 10 点睡不了觉,这是举个例子,你可以把 10 点睡觉改成每天晚上上床后不碰手机。
bzshow1
    307
bzshow1  
   2021-11-25 11:35:50 +08:00
900 万资产赚 1 个亿还是可以的。
daliusu
    308
daliusu  
   2021-11-25 11:52:09 +08:00
@saulshao 绝对不可能一个都没有,只可能是你没见过,你去微信查一个叫唐书房的,雪球也有一些他的记录叫老唐,从 14 年开始实盘每周公布持仓,到目前年化收益 30 个点左右,差不多是七倍收益,老唐有多少本金不知道,但是如果叠加楼主的 900w 本金,到目前就是 6000w 了,从 14 年到现在才七年,哪怕后几年保持不了这个收益,破亿也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不管老唐还是楼主,都不算是极端个例,叠加他们的情况都能达到,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极端个例和 n 个不极端的人能做到。你这个一个都没有我不知道怎么得出的结论
Chad0000
    309
Chad0000  
   2021-11-25 11:56:23 +08:00   ❤️ 1
@smileherd #303 楼主有没有看过关于内卷的那个鞋店的故事?整个市场就这么大,不会因为你足够努力蛋糕就大一点,顶多是你能从别人手上多抢一点而已。再加上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上,通过足够努力就能改变人生的机率越来越低。

那我们看看数据怎么样。刚查了报道,说:2021 年国内千万资产家庭达 202 万户,亿元资产家庭 13 万户。相比去年,600 万级的增长了 1.4%户,千万级增长 2%,亿级增长 2.4%,超高增长 2.5%。这说明了什么?越有钱的增长越快 - 财富正在加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再看楼主,楼主家庭资产过千万,按上面千万资产家庭算是 TOP 0.4%,一千户家庭只出四个而已。这不算是凤毛麟角吗?楼主的经验可借鉴,可尝试,但绝绝大部分人,不可能。
adashuai5
    310
adashuai5  
   2021-11-25 12:13:44 +08:00
听我的,别搞啥独立产品了,买房梭哈 people 币,一个月后坐拥一亿
adashuai5
    311
adashuai5  
   2021-11-25 12:14:15 +08:00
@adashuai5 卖房
auh
    312
auh  
   2021-11-25 12:40:24 +08:00
一次,河边溜达,远远的看见一位老哥在岸边躁动的观望,也吸引我停下观察。一条小红鱼躲在急流里一撮水草的后面,身影时隐时现。挺有趣挺新鲜。过了一会,这老哥提了一个猜想,能不能把这条鱼钓出来。他本是要去附近钓鱼的,装备随身已带。作为资深钓鱼人的我,深知这事情 90%的大概率的不可能,暗暗的感觉这老哥童心未泯。在急流中,并且这鱼起浮不定,诱饵那么小,也不一定被鱼发现。鱼也不一定会立马捕捉饵料,也不知道会等多久。等等问题,一切都让这不可能进一步肯定。然而接下来这一步,直接打脸。老哥真的就抽出鱼竿,抛了一杆,立马中获。令人吃惊。
liangchaob
    313
liangchaob  
   2021-11-25 12:40:40 +08:00
@Jooooooooo 不够的, 再过几十年, 一根油条就要 1w
vacker
    314
vacker  
   2021-11-25 12:41:48 +08:00 via Android
我选择相信楼主
xiaozi
    315
xiaozi  
   2021-11-25 12:50:56 +08:00
题主的结构化表达和文采都还不错,有实操案例讲解么,类似『名郑言顺』视频号那样的。
smileherd
    316
smileherd  
OP
   2021-11-25 13:01:45 +08:00
@Chad0000 给你鼓掌,欢迎这样就事论事的探讨。

我没有看过那个鞋店的故事,不过后面你解释的很清楚了,认为是内卷、蛋糕不会变大,按经济学的说法你实际上认为这是个零和博弈。但并非如此,举个例子,高考每个省是固定的录取名额,所有努力都是在同他人竞争,本身并不能增加额外的名额,这时的确如此,是内卷、蛋糕不会变大。我虽然没看过你讲的鞋店的故事,但合理推测它一定有一个隐含假定条件:市场规模固定不变。

但对经济学稍有些了解会知道,社会经济活动中大家努力工作微观层面当然也在同他人竞争,但同时也把蛋糕做大了。不然我们也不会享受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改善。

所以,大家都努力蛋糕不会变大是不成立的,实际上如果大家都比现在努力蛋糕只会加速变大。

第二,越有钱增长越快跟我的论点并不矛盾,我从来没讲过穷人比富人挣钱更容易这种话。

至于说通过足够努力改变人生的几率越来越低,并不能通过「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上」得到这个推论。实际上这是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很多人只看到了改革开放一批人富了起来,没看见他们当时冒了多大的风险,我说的不是财产风险,是毫不夸张的生命风险。

你也很难想象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在个体掌控自身命运上能达到如今的程度。

讲句题外话:富者的确愈富,但贫者并未愈穷。片面强调贫富差距加大是在简单化社会演变趋势,更何况在全球范围看,贫富差距实际上是在缓和的。注意这些不是我的意淫,是统计事实,具体可以参考《理性乐观派》一书。不要被那些铺天盖地煽动情绪的口水文占据心智。

最后,你犯了个很多评论犯的错误,就是完全没意识到我现在家庭资产千万,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不是大街上捡的,是两个人花了近 10 年才达成的。我也从没说过「现在的自己」不算凤毛麟角,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自我改造,我认为自己现在在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准。
linmi
    317
linmi  
   2021-11-25 13:03:54 +08:00 via iPhone
挺不错的,能分享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关于资本积累的过程对我还是有一些参考性。可能赚不到一个亿,但是了解一条路径也不错。
kaiki
    318
kaiki  
   2021-11-25 13:08:06 +08:00
@smileherd 我那些大部分是说给其他评论的人看的,我没有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驳,前面只是想表达“一个人的命运啊,要考自己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你这篇帖子是发表你的一些思考,我也只是发表了一些我的思考,给其他读者看看让他们也思考一下自己的追求的是不是想挣他一个亿而已。
riba2534
    319
riba2534  
   2021-11-25 13:09:23 +08:00
买的比特币现在还拿着吗,19 年到现在赚疯了吧
smileherd
    320
smileherd  
OP
   2021-11-25 13:15:10 +08:00
@xiaozi 我也挺喜欢看这个号的,但实事求是的讲,不是我所处的阶段,而且对一般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性价比也不高。实操案例没什么,我只会定期复盘下自己的经验得失。
galenzhao
    321
galenzhao  
   2021-11-25 13:26:37 +08:00
靠劳动致富确实不太可能, 还是只有资本运作靠谱
Mirage09
    322
Mirage09  
   2021-11-25 13:27:11 +08:00
@smileherd 笑了,我只是说我不认同你的资产计算方式,轮得到你来让我看版规? screw you broke

————

把房产计入资产没问题,但是这更像是自欺欺人。
best66
    323
best66  
   2021-11-25 13:52:36 +08:00
@smileherd 非常感谢,受益匪浅。
jfdnet
    324
jfdnet  
   2021-11-25 13:59:52 +08:00
比特币都上了一个不小的收益比例,包括房产也是大头。这还不是靠运气?这光靠努力有个 p 用。
smileherd
    325
smileherd  
OP
   2021-11-25 14:00:01 +08:00
@Mirage09 #322 我把你的原话贴在这,一起看看是不是像你说的只是不认同我的资产计算方式。
---------------------------
我就假定你那个资产表是真的吧,大头在房产,剩下部分的大头又在比特币上,反正我自己是不会这么算资产的。。
其实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可能现金流会更重要一点,当然看你这么说像是要干大事的,我等凡人就不评头论足了。。
---------------------------

你上来就「假定你那个资产表示真的吧」,但凡有点语感的人都知道这是春秋笔法,本就隐含着恶意猜测。
说都说了结尾又来一句「就不评头论足了」。
而我回复你的原话是这样的:

==================
你不评头论足和你的发言本身是矛盾的,建议学习下 V2EX 版规:

我们希望能够在 V2EX 建立和倡导一种好好说话的氛围。

请尽量描述事实,而非观点。
如果你要反驳什么,请反驳那个主要的要点,而不是一些旁枝末节。
我们建立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讨论技术细节。不要在 V2EX 讨论任何国家的政治。
如果你要说的话是为了伤害别人,那么请不要说。如果你要说的话,你有预感在将来你会想要删掉它,那你最好现在就不要说。
在一个公共空间的公共讨论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自己能够在这些讨论中提供什么样的建设性增益,而不是那些纯粹个人的感受。比如当大家在讨论一件你不了解的东西时,你没有必要去回复一条“不明觉厉”。
回忆一下你看过的电影里的那些正面角色的说话方式——把一件事情好好陈述出来,没有冷笑,没有嘲讽,没有反问,就只是好好说话而已。

==================

你看,我的回复本身略生气但不失礼貌,没有因为你的无礼而失礼。内容也是建议你看下 V2EX 版规中关于讨论主要要点而非细枝末节、以及好好说话的倡议。
但这下你直接 screw you 了...
说英文脏话并不能让你显得文明,英文脏话也是脏话。
szkoda
    326
szkoda  
   2021-11-25 14:15:18 +08:00   ❤️ 3
看了楼主公众号的 11 篇文章,课代表给大家总结下,楼主虽然标题党了,但还是有点东西的


从 19 年 4 月到现在:1527- 905 = 622 万,家庭净资产增长 40%

1.房产:19 年 4 月新入手杭州城西房子,21 年卖掉,赶上杭州涨价,收益 100 万+,当前住房楼主未统计收益
2.比特币:上涨了 500 万+,占大头。7 、8 、9 、11 季度飞速增长
3.个人公司:disklike 、蚕丝被、快团团。收入未记录,创业初期
4.投资 50 万到朋友公司

从结果论来看,这两年的收益大头是比特币,但楼主说比特币很无聊,兴趣不在上边;为了提高负债率,楼主新购了房产,后因为流动资金太少,又卖掉。

虽然房产和比特币给他带来了收益,楼主认为这不是他未来的重点方向,资产性股市和产品性投资才是。

两个问题:
1. 楼主应该是认可核心地区房产价值,为什么不把投资房产作为主要方向,这不是更稳妥,受益也不慢啊?
2. 对大多数人来讲,早期的 900 万资产怎么来的其实更重要更实际,这部分多写写?比如劳动型收入 400 万和投资 200 万具体是?
szkoda
    327
szkoda  
   2021-11-25 14:16:42 +08:00
增长 68%,写错了
Mirage09
    328
Mirage09  
   2021-11-25 14:17:48 +08:00
@smileherd
lmao ,你自己放个 table ,自己说资产 900w ,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我特么也能说我 net worth 10M ,你信么?我只能**假定**你说的是真的,我也没有那个权力 /你也没有那个义务证明不是么?你自己敏感觉得我在春秋笔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_(ツ)_/¯

> 说都说了结尾又来一句「就不评头论足了」。

我没有评头论足啊,我只是说我自己不会这么算资产,以及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现金流更重要。怎么,发表自己观点就是评头论足?

我没觉得我文明,只是觉得 you don’t deserve it ¯\_(ツ)_/¯

———

还是那句话,把投资房以外的房产算进资产没问题,只是很像自欺欺人。按这么算我几年前就有 900w 净资产了,问题我自己都不相信。
cassyfar
    329
cassyfar  
   2021-11-25 14:36:00 +08:00
@szkoda

实锤了 80% 收益来自比特币。这就约等于一个中了彩票的人教导你如何理财,如何规划人生。你不觉得有点儿滑稽?说实话币圈部分人是真浮躁,等会儿比特币下去了,估计又得消停。
showchys
    330
showchys  
   2021-11-25 14:50:03 +08:00
小富看勤,大富靠运。
smileherd
    331
smileherd  
OP
   2021-11-25 15:46:15 +08:00
@cassyfar #329 如果你真的看过我的记录,就不会是这个结论。拿别人的总结(还是有错误的)说是「实锤」,咱俩谁更滑稽呢?

你或许不知道,买币的绝大部分都是亏钱的,仅有极少数能赚钱。但这就奇怪了,比特币这些年一直在涨,一个一直在涨价的东西,买了它的人 99% 居然都亏了钱,只有 1% 的人赚了钱,你觉得这 1% 的人是凭运气么?

另外,即便刨去比特币,我的家庭净资产目前毛估也在 1000 万以上,谈不上 80% 收益来自比特币。
greatHair
    332
greatHair  
   2021-11-25 15:50:54 +08:00
从昨天到今天,这条帖子我一直在关注,评论大多我也都看了。首先,V 站某些人评论的内容让我大跌眼镜,讲话没逻辑,没理性,甚至没礼貌,看得我自己血压都上来了。面对这样的评论,楼主仍然是好好说话,理性且礼貌,这一点就值得人钦佩。

我感觉自己和楼主有着类似的追求,也有一些理性主义,一直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就像楼主说的,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前行。我理解楼主整篇文章表达的观点,不过达到楼主标准的人数过于理想,毕竟有很多人出生自带一堆 DEBUFF 呢。另外普通人加上「足够的努力」其实就已经不能叫做「普通人」。好逸恶劳才是人的本性,克服种种人性的弱点后的人绝不能被称为「普通人」吧。称为「优秀的人」? hhh 。
smileherd
    333
smileherd  
OP
   2021-11-25 15:51:17 +08:00
@showchys #330 我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小富跟大富之间如何界定是个问题,在文中也有提到过,我认为 10 亿算大富,需要好运气,1 亿大概是靠勤小福的天花板了。
Vindroid
    334
Vindroid  
   2021-11-25 16:04:39 +08:00
看到资产表里比特币占比相当高就知道赌性很大,加上公众号,我不会关注然后被你榨取每一分钱的,哼!
smileherd
    335
smileherd  
OP
   2021-11-25 16:23:49 +08:00
@szkoda 给你鼓掌,你在认真的探讨问题,虽然总结的有误。

我其实在文中有讲,有点积累后,资产型收入应该贯穿始终,因为其实很多时候这件事儿考验的是认知水平,而不是精力投入。比如说,当前时间点很多人在唱衰楼市,这个时候你要有一个自己的明确判断。

回答你的问题,1 「不把投资房产作为主要方向」是你的总结,这个总结的不对。我认可核心地区房产价值,现在也持有,并获得了收益。
2 早期的 900 万资产怎么来的再细化意义也不大,我更想分享的是一个思路,因为投资相关的东西有时效性,我现在正在进行的操作才更有价值。比如我告诉你 2014 年买房我赚了很多钱,这没有任何意义。劳动型收入也没啥特别好讲,我跟老婆两个人差不多 10 年赚了 400 万,其实在互联网行业并不算突出。
bengcaca
    336
bengcaca  
   2021-11-25 16:32:39 +08:00
先给楼主点个赞。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而且确实没那么悲观。楼主要把一个亿,改成身价增值 10 倍,可能就没这么大反响了。

1. 这个模型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就已经能筛一半人出去了,不肯吃苦受累积累第一桶金的人海了去了,能知道这个模型并同意这个模型理论的,就已经有初步的门槛了。
2. 认同这个模型,然后身体力行并完成第一步的积累,就又筛了一大部分人出去了。v2 上都是程序员,其实程序员起薪就比很多行业要高了。不要以为这是应当的,很多程序员只是因为运气选了这个行业。

我这净资产没你多,但是可以看看谁先完成一个小目标。
smileherd
    337
smileherd  
OP
   2021-11-25 16:35:22 +08:00
@greatHair #332 你说的对,我之所以说普通人,是因为很多人(比如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都满足基础条件,这个普通指的是基础要求很普通。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做到了「足够努力」那蜕变后自然就不是普通人了。
在语言描述上,可以认为足够努力的普通人 == 优秀的人。
但如果说成是「足够努力的优秀的人」又很奇怪,岂不跟说「有钱的富人」一样么。
w3af
    338
w3af  
   2021-11-25 16:47:11 +08:00
想问下楼主现在进度怎么样了
SuperManNoPain
    339
SuperManNoPain  
   2021-11-25 16:48:12 +08:00
😈
3dwelcome
    340
3dwelcome  
   2021-11-25 16:50:58 +08:00
楼主的行动力还是值得称赞。APP 和电商虽然不咋地,至少落地了,也弄的有模有样。宣传上面,也能看出曾经在大公司待过,有足够的项目经验。

可惜互联网时代已经变了,已经不是早年随便写一个 APP ,就能随便成功了。软件品质一定要出众出彩,才能斩获一定的市场份额。

大头比特币收入和早年买房增益暂且不谈,这种并没有长期可持续性。

楼主花 50 万投资医美,也只能说有点另类(是黄夫人牵头的?)。俗话说,不投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医美也许赚钱,但正常人,都会把 50 万投资在自己熟悉的互联网领域上的。
smileherd
    341
smileherd  
OP
   2021-11-25 17:10:49 +08:00
@w3af 我每季度会更新一次记录,感兴趣公众号可以看到。现在主要精力在努力做产品,预期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些耐心和坚持。
smileherd
    342
smileherd  
OP
   2021-11-25 17:20:25 +08:00
@3dwelcome #340 比特币和房产没有长期可持续性我持保留意见,保留意见的意思是我跟你观点不同,同时也不认为我一定正确,只是基于我认知的判断。

确实不是随便写个 App 就能成功的时代了,我同意你的观点,但不妨碍我的决策。我在文中特意讲了「做这个独立产品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对的事情,而不是因为这是一件赚钱的事情」

我希望赚钱和兴趣可以有个结合点,而不是完全的赚钱导向,那不是我的初衷。

至于医美项目的决策逻辑我在第 11 期记录中有剖析,就不赘述了。
3dwelcome
    343
3dwelcome  
   2021-11-25 17:47:22 +08:00
"至于医美项目的决策逻辑我在第 11 期记录中有剖析,就不赘述了。"

我看了公众号,你就是觉得合伙人比较靠谱,就投资了。

但这种就纯粹为了赚钱而投资,和你上面一句“我希望赚钱和兴趣可以有个结合点”,理念完全是背离的。

还不如拿 50 万去砸电商领域,砸 APP 开发,砸 IT 第三方小工作室,至少你知道钱花的钱值不值。
CoderLife
    344
CoderLife  
   2021-11-25 17:55:10 +08:00
能写这么长的文章, 也不是一般人
能把这么长的文章看完, 也不是一般人
----
阅读困难症的我都是拉最后
TimeRain
    345
TimeRain  
   2021-11-25 18:11:13 +08:00
有点感触,感谢楼主的分享,
maxwell29
    346
maxwell29  
   2021-11-25 19:28:01 +08:00
这位老哥的牛吹得引人入胜。
SNOOPY963
    347
SNOOPY963  
   2021-11-25 23:29:37 +08:00
@smileherd 所以我感觉你没理解我的意思,你那 10 期所谓的总结,我都不需要去看,就知道只能定义成定期性总结,而绝非阶段性复盘。作为我而言,你这个回复显然没有直击我的要点。换而言之,如果以我的要求而言,你这个属于自说自话,不合格的。
SNOOPY963
    348
SNOOPY963  
   2021-11-25 23:35:03 +08:00
就如你对其他回复者的不满一样。其实如果以高标准要求,你也是不合格的。所以何必呢。
我们要的是什么?
我们要的是,对,我们就是面对不合格的观众,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里面起码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是我们追逐的目标是现实的,是确定。
第二是我们有达成目标的能力。

当然,其实还有一层是。如果达不到的话,我们能够复盘后调整目标以务实地达成目标。而非谈论外部条件。而非觉得有些事情应该如此。
当然,也不是说有些事情应该如何就是不对的,但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如果这件事情不这样,我们是可以讲这种扭曲消除让其回归应该怎么样。
SNOOPY963
    349
SNOOPY963  
   2021-11-25 23:42:09 +08:00
关于外链那个我又看了下确实目前没有相关规定,可能是我记忆出现了偏差。
SNOOPY963
    350
SNOOPY963  
   2021-11-26 00:03:01 +08:00
为防止没把握重点,我再说一下。
我的意思很简单。
对,如果写第一期的时间就是现在,那我一点也感觉不会奇怪。但如果你这第一期是两年前写的。如果现在还要谈思考,起码得给个阶段性总结。
否者,应该把标题改为“《关于挣大钱的思路》——一个计划的实录之始”,再在引文说明这是些经历。而这是原来的第一期并注明标题略有删改,原标题是什么。

至于那些不友善的评论,那也对看信息量。对于**,理他们干嘛?
ibx
    351
ibx  
   2021-11-26 00:12:58 +08:00
@dreamtrail 我在第四页检索了“普通人”三个字,33 个结果。有意思 hhh
smileherd
    352
smileherd  
OP
   2021-11-26 00:15:14 +08:00
@SNOOPY963 #347 我把你第一条评论贴在这里吧:

-----------------------------
我不明白,既然是旧文,为啥不接个阶段性复盘。你说有好几期总结在公众号里?那我可以不可以认为是引流,这个 V 站不允许的吧?
而且,定期总结跟阶段性复盘也是两回事情。
所以,
我不懂。

我说的阶段性复盘的意思是,旧文里那些判断就这两年的验证是无误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是需要修正的。
重发一下干嘛呢?
------------------------------

你看,你上来就质疑我的动机,我分享的本就是旧文,文章一开始就讲的一清二楚。你认为两年后的复盘更有意义,这当然没问题。但不妨碍我认为第一篇文章更有价值,你因为我的行为与你的认知不同就质疑我的目的,这从一开始就不是就事论事的态度。

我对其他回复者的不满你可以找找有没有哪怕一例是我出言不逊在先的。
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只能被无礼对待而不许他无礼回敬他人。
weidaizi
    353
weidaizi  
   2021-11-26 01:19:16 +08:00
很认真的看完整个文章,虽然并不是所有观点都赞成,但是文章思路清晰,而且有在把想法付诸实践,为楼主点个赞!

看到一些上来就怼的冷嘲热讽,我也想计算看看,楼主的目标是否现实,就拿一楼来说吧
------------------------------
一楼的回复:
```
"短则 20 年,长则 45 年,足以让一个足够努力的普通人积累 1 亿资产了。"
你知道历史上达成这个目标的,一共有多少个普通人吗?
据我所知,一个都没有......
```
这回复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折现率,没有区分名义值和实际值。 当前(2021 年 11 月)1 亿资产的确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但是几十年后的 1 亿资产名义值的难度,除了普通人自身的努力,还要看货币增长速度,以及财富在一个经济体内的分配状况。举个例子,本月同比去年,我国 M2 增长了 8.675%(取 M2 明显是不太恰当的,但是最容易理解,就不妨设楼主略微跑输 M2 增速吧),虽然已经是近十年的低点了,但是有可能在未来算高点,我们就不妨设个 6%的货币增长速度,看看 45 年后的 1 亿元按照这个速度折现到当前是多少: 1 亿 / (1.06 ^ 45) = 726.5 万,而楼主 19 年的资产已经有 905 万,也就是说如果国运维持不变,45 年后楼主是有较大概率能达成目标的。

上面只是一个简化的计算,忽略了相当多的因素,但是相信已经可以部分说明意思了,或者能够换观众一笑也行
------------------------------

v 站也是我平时划水摸鱼的主要去处,还是希望能多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吧。毕竟千把年前子就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SNOOPY963
    354
SNOOPY963  
   2021-11-26 01:19:40 +08:00
@smileherd 。。。你完全没 get 到我意思。而且你的解读过于夸大。我说什么什么完全可以认为是什么什么,这个根本没有必要解读成质疑动机。
我的重点在你标题拔高了对文章的预期。我说了,如果你的文章是当期写的,你这样的标题没有问题。但是两年后就不一样。何况你引文也没有把预期降下来。
所以我说那个什么什么完全可以认为是什么什么也根本就不是什么质疑动机的问题,而是再说文章本应该写道什么的问题。如果你纠结别人质疑你动机,反倒是侧面说明了对自己动机的不坚定不是么?

我刚才的意思也很清楚:对于没有太大信息量的不满来说,这不是什么你回复态度该如何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回复的问题。支持的反面不是反对,而是无视。
ppcoin
    355
ppcoin  
   2021-11-26 05:44:20 +08:00
@adashuai5
给 allan 哥接盘嘛。。
虽然我自己也有不少
likeunix
    356
likeunix  
   2021-11-26 05:57:00 +08:00 via Android
我来看看有多少人为楼主的目标努力了,我去 355 个了。不知道发在楼主朋友圈会有多少个,知乎会有多少个,发在抖音又会有多少个
Chad0000
    357
Chad0000  
   2021-11-26 06:11:31 +08:00
@smileherd #316 你讲的我都理解,但这些多说无用,我这边在意的是概率,也就是可能性。最简单讲,现在的标准如果按家庭资产 1000 万以上算富裕阶层的话,那么这个概率是 0.4%,一二级城市概率高些,其他线低。而这个阶层里面,白手起家没什么资源的比例有多少,会导致普通人到这个阶层的难度有多大,就得自己去猜了。
js8510
    358
js8510  
   2021-11-26 07:03:46 +08:00
希望楼主早日赚够一个亿。楼主的帖子,让我想起了 一本书: 会走路的钱。 如果我没猜错,这个文章和后面的公众号就是楼主未来产品型收益的一部分?
xjngbla
    359
xjngbla  
   2021-11-26 09:01:39 +08:00
@strivemario558 我说也是啊,像我这种负数的才叫白手起家
zzlit
    360
zzlit  
   2021-11-26 09:28:36 +08:00
虽然有些观点不太认同,也许是因为眼界不够,但还是能受一点启发的。多读书啊。
just4id
    361
just4id  
   2021-11-26 09:32:12 +08:00 via iPhone
都不考虑宿命的因素??
DiracMD
    362
DiracMD  
   2021-11-26 09:40:46 +08:00
其实楼主得分析前半段三种类型倒是真的很清晰,后面几个地方我是真看不懂。其实根据坐电梯成功的理论,不如能练就看清楚电梯得本领, 这个尤其难度很大。
我们以一个 18 岁的普通小镇青年为例,中国这样的人开局最多,以上大学开始,一开局的学校,专业选的不好,如果没有意识到,后期的路径修正就很困难,当然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第一阶段的劳动型收入甚至无法趋平。等着升职的人多了去,凭什么是你?当然假如你确实很会来事,确实趋平了。
第二阶段才是选那一部电梯的问题,眼光差一点做了废弃产能的生意,一纸文书咔嚓,当然我认为这确实可以通过读书看报阅读相关文件政策避免。
综上感觉楼主不如先让大伙想想怎么才能在第一阶段过的更好入手。
smileherd
    363
smileherd  
OP
   2021-11-26 11:09:45 +08:00
@Chad0000 #357 刚赞过你的讨论态度,你又变得奇怪了。

你明明在 #309 的发言里认为「不会因为你足够努力蛋糕就大一点」。我在 #316 花了很多笔墨跟你剖析事实上并非如此,帮你澄清了错误认知。结果你跟我说「你讲的我都理解,但这些多说无用」?

难度问题我在文章里反复强调过,对「足够努力」做了充分的定义并且加粗了字眼。普通人到 1 亿阶层当然难度很大,这与统计事实也相符,问题是我文章里也同样是这个观点,建议你先搞明白我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再来讨论,反驳一个我既没讲过也不认同的观点很荒唐啊。

关于低概率的一个题外话,高考能考上 985 的是极少数,但这既不影响学生努力学习也不影响考上 985 的学长分享经验的价值。更何况,比起高考这种近似大家都已拼尽全力以至于智商这个硬门槛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结果的场景,社会工作场景远谈不上大家都已拼尽全力。

甚至可以说差得远了,不管以我个人十来年工作经验的实际观察,还是更宏观层面的数据,如抖音的日活均用户使用时长,都指向一个结论(也是前几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不到比拼智商的地步。

这也是推演我主要观点的内在逻辑,你不需要超高智商、显赫家世、逆天运气,单单「足够努力」就足以甩开绝大部分人。为了防止有人看不见「足够努力」这 4 个字,我文中反复强调这里再次强调,我从未说过「足够努力」很容易办到,我说的是「足够努力」对很多人来说不存在硬性门槛。
smileherd
    364
smileherd  
OP
   2021-11-26 11:10:40 +08:00
@just4id #361 考虑了,你再看看文章。
smileherd
    365
smileherd  
OP
   2021-11-26 11:13:07 +08:00
@js8510 #358 你猜错了,而且这事儿不用猜,稍微搜索学习一下就知道这个想法有多荒唐。
smileherd
    366
smileherd  
OP
   2021-11-26 11:22:45 +08:00
@DiracMD 第一阶段过的好至少对这个论坛的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或者说,道理大家都懂,不愿意去做而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从小就学的道理,我特别想问这个帖子下嚷嚷着太难了太难了不可能不可能的人,你们多久没正经读过一本书了?又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抱着手机娱乐上?

所以对第一阶段来讲,没有银弹。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了,而不是轻易被所谓的「躺平」风气影响,认为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为了防止杠精,我还是要说明一下,我完全不反对「躺平」本身,个人选择而已。我批评的是那种认定环境如此只能被动「躺平」的看法。
3dwelcome
    367
3dwelcome  
   2021-11-26 16:14:55 +08:00
@smileherd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从小就学的道理,我特别想问这个帖子下嚷嚷着太难了太难了不可能不可能的人,你们多久没正经读过一本书了?又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抱着手机娱乐上?"

现在 90 后年轻人很努力的,拜 IT 行业加班风气所赐,好点的互联网大公司,都是 996 大小周,你能说码农不努力?

但是努力就能达到你的高度了?现在高房价太离谱,不是光努力就能顺利结婚买房的。你当年靠自己年薪的买房经历,完全不可复刻。

而现在大城市贫富差距大,导致女性对物质普遍都要求高,年轻男性择偶难度大。对普通人来说,别说赚一个亿,就是顺利买房娶妻生子,在 40 岁之前能不能实现,都不好说。
Achilless
    368
Achilless  
   2021-11-26 16:39:42 +08:00
楼主眼里的普通人其实就已经是一二线城市顶级收入人群了,把这群精英定义为普通人,不太合适
smileherd
    369
smileherd  
OP
   2021-11-26 16:51:11 +08:00
@3dwelcome #367 我随手搜了一个 90 后年轻人的 App 使用时长统计数据,你可以看看给各大视频 App 、游戏 App 贡献了多少时长,不要不经调查的人云亦云。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5908.html
smileherd
    370
smileherd  
OP
   2021-11-26 16:55:30 +08:00
@Achilless #368 这不是我的意思。我在帖子中非常清楚的明确过普通人的定义:

第一需要具备正常智商,这意味着既不过分聪明、也不过分愚钝,属于在我们的左邻右舍里不被视作是天才或笨蛋的那拨人;第二需要接受过足以完成自我学习这种程度的教育;第三可以无障碍访问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
429463267
    371
429463267  
   2021-11-26 16:58:00 +08:00
我 25 岁大学毕业,工作 1 年,换过几份工作都不对口而且工资低。
后来自学编程一年,接着工作一年算是入了这个红利行业。
随后想继续提升自己,花了 1 年时间继续学习和强化,目前已经在外企工作一年多,税前 30w 吧,赚来的钱基本都填补了前期的学习投资和生活必需品(房租),目前 30 岁无存款。

就我这么糟糕的情况,收入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大学同班同学了。

更糟糕的是,在一线没房没车没存款,结婚是不可能的,相亲都是没有下文的。现在的未婚适龄女生基本都是好逸恶劳,不愿意吃苦,坐享其成,期望通过婚姻来提升阶层,这样的女人谁敢娶呢?

所以,想结婚,还是更偏向于回老家市区,而且,爸妈也老去了,需要人照顾。回老家的弊端显然事业上会受到影响,会失去更好的职业机会。

请问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感觉人生刚刚有了好转,现在又要回到解放前。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做,而是很多牵绊让我们心有余力不足。
smileherd
    372
smileherd  
OP
   2021-11-26 17:21:49 +08:00
@429463267 #371 我试着帮你剖析一下。

你能主动学编程,通过个人主动努力求变拿到现在 30w 的薪水,这很好呀。如果这个收入是还了之前一些债务导致没存款,那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因为现在开销大导致无存款,那你需要节制。

你收入比多数同班同学好正是对你阶段性努力的回报。

说适龄女生多数好逸恶劳这点我不认同,并因此得到要结婚就得回老家我也不认同。不过这不影响什么。因为确实每个人的视角都不同,生活事务跟职业发展冲突也很正常。这就取决于你的权衡了。

你没有提供更多信息,仅从已有信息判断,你现在也就 28 岁左右,父母应该还没到现在就需要你回去照顾的地步吧?如果是这样,我建议你一方面在职业发展上多努力,另一方面应该抽出一些业余时间谋求其他收入来源。

很多时候当然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有得选。
G900
    373
G900  
   2021-11-26 17:46:39 +08:00 via iPhone
奇怪,你已经有了千万身家,按理说想法应该不会这么单纯…
spirit1431007
    374
spirit1431007  
   2021-11-28 10:03:07 +08:00 via Android
cool
evan6
    375
evan6  
   2021-11-29 11:02:20 +08:00
@G900 这就是问题所在,房产增值和比特币让他的这钱来的太容易了,让他产生这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错觉。
smileherd
    376
smileherd  
OP
   2021-11-29 11:13:54 +08:00   ❤️ 1
@evan6 有句老话这么说的「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你可能不知道,买比特币的绝大部分人是亏钱的,赚钱的才是极少数。如果你觉得容易,自己可以试试。
房产增值的前提是你得先买得起一个房子,并且懂得买哪里的房子。如果你觉得容易,自己可以试试。
天上既不会掉房子,也不会掉比特币。
何况我也从没说过这些「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这是你的错觉。
seven123
    377
seven123  
   2021-11-29 14:52:00 +08:00
看起来楼主还是经过计算分析得出这个结论的,我觉得挺不错,起码比一些张嘴就来人强多了,但是也需要考虑一下风险等其它因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
jianjian714
    378
jianjian714  
   2021-11-29 15:20:03 +08:00
我决定先来个 1000w 的小小目标
jianjian714
    379
jianjian714  
   2021-11-29 15:20:18 +08:00
加油,祝好
gateoflunar
    380
gateoflunar  
   2021-12-01 06:09:25 +08:00 via iPhone   ❤️ 1
@smileherd 我对这一点特别理解和认同。
我做了几年美股,总有人说:美股大盘这么涨,傻子才赚不到钱,不稀奇的。
我也有资产放在债券上,有人说债券躺着赚钱没风险多好。
我是牛市尾巴进入的,和多数人牛市进去几个月赚的盆满钵满不同,我在第一个月亏了我总资金的 10%,继而亏了 15%。如果觉得这件事很容易,请想象一下类似楼主的情况,10 年辛辛苦苦赚到 1000 万,并在一个多月里亏掉 150 万的心情。此时你能坚持拿住么?还是想赶快跑?
那如果觉得这是小场面拿得住的人,美股 4 次熔断,又拿得住么?是,大盘是涨的,但有多少人低卖高买的?对了,我今年开过 5 次期权,2 次赚了 5 倍,2 次归零,1 次出掉了没什么波动,如果觉得容易自己感受一下,哪怕赚的几次,当你看着涨了 100%时的激动想不想套现,第二天跌了 60%想不想离场?
我今年腾讯也-40%了,B 站也-40%了,于是会有人来冷嘲热讽。他们可能不是不知道贼会挨打,他们只是希望自己是赚钱的贼,并看着你挨打。如果他们一直有贼心没贼胆看着你赚,就更希望看你挨打了。
locoz
    381
locoz  
   2021-12-01 12:31:25 +08:00
@evan6 #374 为啥总有人会想着“不就是在好时机买就行了吗,我上我也行”,却也不想想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可得到的信息跟人家能不能比...我朋友圈里几个人脉广、有消息渠道的人每次买币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没见哪个是靠运气赚的;各种金融机构搞投资的人有分析能力、有消息渠道,炒股比普通人的收益率也高得多,也没见哪个是靠运气赚的。

韭菜最典型的认知错误就是觉得别人也都是韭菜、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是靠运气,抱着这种想法的基本都是必亏...真的运气好赚了几波的也往往无法持续,因为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总有一次会把赚来的都吐回去。
yanduan30
    382
yanduan30  
   2022-05-08 17:33:56 +08:00 via Android
@f64by 真相了
yanduan30
    383
yanduan30  
   2022-05-08 17:37:18 +08:00 via Android
有目标总是好的,看好楼主
theworldsong
    384
theworldsong  
   2023-05-23 20:41:29 +08:00
2019 。
现在是 2023 年 5 月。
楼主进度如何了?
softlight
    385
softlight  
   2023-09-26 17:47:33 +08:00
想知道 OP 现在如何了
1  2  3  4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12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8ms · UTC 19:04 · PVG 03:04 · LAX 11:04 · JFK 14:04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