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去玩的时候经常爆储存,买 512 又觉得过于冤大头了,要是能直接插个 m2 硬盘盒录 4k 杜比视界,那可真的太舒服了。
1
vokins 2023-09-15 10:46:31 +08:00 via iPhone
你不会喜欢的。外录要上脚架吧?总不可能手持吧?太重了,不利好出去玩的用户。
1t 太少了,应该增加 2t 的选项今年。 我今年最惊喜是 24/28/35 切换那个,还有就是 2 倍变焦有没有或者以后能不能切出来 50/85 这种焦段 |
2
jjxtrotter 2023-09-15 10:57:18 +08:00
@vokins 可能会有类似于磁吸式的硬盘出来,屁股连根短线,或者直接包裹住手机屁股,或者再增个握把,再弄几个拍照键,只要成本打下来我觉得还行。
但我个人不是很看好,这类产品属于小众需求,销量上不去单品价格很难降下来,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市场有这类产品,但是价格不低。 |
4
jjxtrotter 2023-09-15 11:04:59 +08:00
@vokins 2 倍变焦已经是 23mm 主摄像头裁切的了,不就是 50mm 的焦段么。主摄像头物理分辨率 4800w ,裁切到 2 倍理论像素只有 1200w 。要是裁切到 85 ,就只剩下( 23/85 )^2*4800=350w 像素,太少了。85mm 只有靠 pro 版的 3 倍摄像头( 77mm )裁切才行。
另外 pro max 的 5 倍变焦是 120mm 焦距,从成本、商业角度上来看,的确是 pro max 规格更高,但是从摄影的角度来看,85 和 120 只是不同焦段的取舍,没有优劣之分。 甚至 pro max 版本在 77-120 这个常用焦段内,画质大概率不如 pro 版本。 |
5
chhtdd 2023-09-15 11:29:52 +08:00
@jjxtrotter 啊,我以为 x3 的镜头已经够拉跨了
|
6
marcong95 2023-09-15 11:36:40 +08:00 1
|
7
vokins 2023-09-15 11:55:40 +08:00 via iPhone
@jjxtrotter 120 这个 1200w 的改成 4800w 就能裁出来了,希望明年能改一下,这样顺滑变焦,要不这几个一按太割裂
|
8
williamjing 2023-09-15 12:00:51 +08:00
@marcong95 2230 会不会比 2280 散热差很多?
|
9
marcong95 2023-09-15 14:00:30 +08:00
@williamjing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也没用过。不过那个闪极的硬盘盒还有风扇,应该加上风扇的话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吧
|
10
zhaidoudou123 2023-09-15 14:47:51 +08:00
我在好奇,发布会说的拍满了就换硬盘,这是怎么做到的,可以无缝换嘛?
|
11
234ygg 2023-09-15 14:49:33 +08:00 via iPhone
就 4k dolby 那点码率,接个 usb-c 的读卡器,插个 sd 卡不就是最佳方案? (当然高价 u 盘的可靠性应该也行)
|
12
234ygg 2023-09-15 14:50:57 +08:00 via iPhone
不过过一阵可能会有 magsafe 磁吸的方案,用弯口的线缆,方便放在口袋里
|
13
54xavier 2023-09-15 14:53:15 +08:00
怎么选择录制到外部设备,设置里面设置吗?如果录制中途突然断开了是停止录制吗?
|
14
lmshsqlc 2023-09-15 14:54:34 +08:00
iPhone 兔笼+SSD 支架+电源手柄,就这样。
magsafe 要加一个散热风扇,估计会巨热 |
15
RSTAR 2023-09-15 15:58:22 +08:00 1
根本不用等什么新品,直接拿三星 T7 贴一个磁吸铁圈,然后往手机背后一吸,找根短线一接就完了。
|
16
SeaTac 2023-09-15 16:06:23 +08:00 via iPhone
想问一下拍 ProRes video 也会有普通拍视频模式的那种锐化么
今年这些视频功能给的挺全,给了 log 也能外接 ssd 顺带吐槽一下索尼居然不给 a1 外接 ssd 拍视频…离谱 |
18
Ayanokouji 2023-09-15 16:13:18 +08:00
外接 tf 卡应该会有不少做的
|
19
shinsekai 2023-09-15 16:24:13 +08:00
外录只限于 pro 吗
|
21
hunono 2023-09-15 17:59:15 +08:00
不要把 4k 60 prores 想的太简单了,4k30 目前是 1 分钟 6G ,60 码率大概率翻倍,1 分钟 12G ,12000M 60 秒,200M/s ,实际应该在 1.8Gbps 的码率,U 盘除非 diy 的,否则难扛住这么高的写入,ssd+硬盘盒又发热太大,成品移动固态不知道能不能持续写入稳定 200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