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icalloy
V2EX  ›  随想

宇宙只是石子在湖面激起的涟漪

  •  
  •   vicalloy · 2021-12-03 09:58:42 +08:00 · 320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27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最近看《上帝掷骰子吗》又想起曾经有过的关于“世界”的困惑。或许进入所谓的量子世界,物理就开始和所谓的哲学纠缠不清。以前觉得很扯的平行宇宙的概念,居然也是量子领域主流观点之一。

    曾困惑

    1. 什么是世界,世界从哪里来。
    2. 如果世界起源于大爆炸,那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是否宇宙的终点就是下一次大爆炸的起点。又是谁最先开启了这无尽的循环。
    3. 如果宇宙有尽头,那尽头是什么。是否是一个莫比乌斯环,一直没有尽头,却又一直回到起点。
    4. 一切终将成为过去,那什么是时间,什么又是“现在”,为什么是“现在”。
    5. ...

    后来不纠结了,有些东西或许本就没答案。旅行的目的不是要去哪,而是旅行的过程。

    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世界原本是一面平静的湖面。有一天有一个石子落入了湖面,激起了片片涟漪。

    1. 水波沿着石子的中心向外扩散,这些均匀扩散的波纹就是光。
    2. 更多的石子落入湖面,激起了更多的涟漪。波纹汇聚的地方形成各种干涉图案,于是有了各种物质。
    3. 我们所谓的观察只是在水面中丢入小石子,查看石子激起的波纹和已有波纹形成的干涉图案。我们以为自己观察不会有副作用,其实这些波纹扩散的范围比我们预期的要大的多。
    4. 同一种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恒定,所以我们无法超越光速。
    5. 真空只是没有波纹的“湖面”(物质)。注:所有“物质”都是由波纹所呈现出的干涉图案,所以这里不用“以太”的概念。
    6. 我们在一个密闭的车厢里,光速是我们无法打开的那片车门(认知的极限)。车厢是静止还是在匀速移动,我们无从得知。
    第 1 条附言  ·  2021-12-04 07:51:25 +08:00
    补充一下:上面的文字仅仅是闲暇时胡思乱想产生的脑洞,并不是想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上面。你可以理解为看完历史书后写了个穿越文。这些不是科学,也不是要伪装成科学。虽然不喜欢民科这个词,但非要说是民科我也能接受(如果你非要加个“科”字,那就只能是“民科”了)。
    27 条回复    2021-12-05 14:21:53 +08:00
    noNOno
        1
    noNOno  
       2021-12-03 10:11:00 +08:00   ❤️ 1
    石子这个比喻感觉挺不错的.最近也在阅读古人的经典,里面有讲到,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末那 七识即是水中的涟漪,激起涟漪的石子是无明.
    noNOno
        2
    noNOno  
       2021-12-03 10:13:51 +08:00
    这七识不知道是不是您所理解的观察
    @noNOno
    czfy
        3
    czfy  
       2021-12-03 10:16:01 +08:00   ❤️ 4
    当你觉得物理和哲学纠缠不清的时候,请不要忘了数学
    shyrock
        4
    shyrock  
       2021-12-03 10:23:43 +08:00
    那么石子是哪里来的?世界之外?
    2i2Re2PLMaDnghL
        5
    2i2Re2PLMaDnghL  
       2021-12-03 10:30:25 +08:00   ❤️ 1
    平行宇宙不是量子物理主流观点,多世界诠释只是众多诠释中的一种
    但我认为你很有可能是和「可能性宇宙」这个说法混淆了。「可能性宇宙」的说法不认同也不反对平行宇宙的存在,它表述为一种概率上的存在。换句话说,一切可能的过去是以 superposition (而不是 parallel )的形式保存在现在的。
    ——
    霍金作了这么个比喻,大爆炸之前,就好比北极以北,逻辑上无意义。
    终点我们暂时还不知道。
    不需要莫比乌斯环,就是有两个面的纸环也没有尽头。
    时间是熵的量度,相对论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客观实在叫做「现在」,你的现在和我的现在是不同的。
    vicalloy
        6
    vicalloy  
    OP
       2021-12-03 10:44:06 +08:00
    @czfy 科学和民科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数学。不过普通人的胡思乱想就不要牵涉到这么费脑的东西了。
    @noNOno 和七识没啥关系。这里的“观察”是个抽象的概念,所有用于试验的东西都属于“观察”的一部分。
    @2i2Re2PLMaDnghL 里面说的平行宇宙泛指“多宇宙”。
    noNOno
        7
    noNOno  
       2021-12-03 10:53:29 +08:00
    @vicalloy 哦,意思是,就比如某实验加了个高速摄像机,摄像机也是观察的一部分.
    Jooooooooo
        8
    Jooooooooo  
       2021-12-03 10:55:05 +08:00
    思而不学则殆 好好体会一下.

    真想学习, 找本大学物理课本.
    dinghmcn
        9
    dinghmcn  
       2021-12-03 10:58:55 +08:00
    很多科学家晚年都转向神学和哲学,主要还是源于无知;整个人类面对宇宙还是显得太无知太渺小,物理蓬勃发展也不过不到百年而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两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微观随机处理宏观近似计算
    vicalloy
        10
    vicalloy  
    OP
       2021-12-03 11:07:09 +08:00
    @Jooooooooo 前面也说了,以上纯属普通人的偶尔的胡思乱想,并不是真想解决什么问题。如 @dinghmcn 说的,人类对于宇宙来说太无知和渺小了。很多科学家晚年都转向神学和哲学,并不是说这些科学家无知,无知的是整个人类。
    fareware
        11
    fareware  
       2021-12-03 11:15:09 +08:00
    @noNOno 目前主流诠释是哥本哈根学派。测量仪器是经典仪器,只能测经典性质。量子测量过程被测对象必然和经典实验仪器相互作用。在观测的那刻,被测对象原本量子态概率坍缩成一个被测量所允许的量子态。

    这玩意听起来有点哲学,就是我们的观测引发了坍缩,也就意识。为啥薛定谔的那只猫不会引发,因为它没意识,那啥是意识?大脑组成意识的排列组合是啥?爱因斯坦就不认可这个解释。所以有了多世界诠释,平行宇宙,世界重回“理智”,没有坍缩,宇宙不再因一个渺小韭菜的观测坍缩,而是分离多个“宇宙”(抽象意义)。
    czfy
        12
    czfy  
       2021-12-03 11:20:30 +08:00   ❤️ 4
    @vicalloy 这是既侮辱科学家也侮辱神学和哲学,所谓 “科学家晚年转向神学和哲学” 的例子来来去去就是牛顿,殊不知牛顿本来就是一个宗教学领域的研究者,一辈子写过的宗教学著作甚至比数学和物理的都多,不存在什么晚年转向神学

    因为中国是无神论国家,所以教材里只会涉及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理论,不会谈论他在宗教学的学术成果,才有了 “牛顿晚年脑子不好用了去信上帝” “科学的尽头是宗教” 这种错觉
    stephenyin
        13
    stephenyin  
       2021-12-03 12:01:25 +08:00
    完蛋了,这个板块已经完全被民科占领了。
    cmdOptionKana
        14
    cmdOptionKana  
       2021-12-03 12:05:25 +08:00
    楼主漏掉了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时间?为什么时间是单向的?

    有人说时间只是物质变化的表象,但这不足以解释时间的方向性。
    liuxingdeyu
        15
    liuxingdeyu  
       2021-12-03 14:46:50 +08:00
    我一直好奇,宇宙在哪,也就是说,湖在哪
    xylxAdai
        16
    xylxAdai  
       2021-12-03 17:16:15 +08:00
    太民科了。现在都流行全靠脑补和哲学来解释宇宙,忘记了世界上还存在物理和数学嘛。
    66beta
        17
    66beta  
       2021-12-03 17:17:41 +08:00
    不,宇宙只是一个鞭炮爆炸的过程,膨胀之后就是泯灭
    DelayNoMay
        18
    DelayNoMay  
       2021-12-03 17:38:38 +08:00
    你想想如果宇宙永远永远永远消失了,不会再出现,你就感觉很可怕
    permaylau
        19
    permaylau  
       2021-12-03 17:46:59 +08:00 via Android
    @stephenyin 反对动不动说别人,民科。科学本来就是怀疑与辩论中不断发展。而不是挂在墙上不容反驳的标语大字报。我觉得讨论科学,比漠不关心好太多。想想明朝那个研发火箭的万户,牺牲了,这事肯定被现在有些人称作民科。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就以这个古代中国人万户命名。
    GeruzoniAnsasu
        20
    GeruzoniAnsasu  
       2021-12-03 18:31:08 +08:00
    我得强调一个观点

    现代科学和哲学,目的是去尝试构建一个能描述世界的系统
    而并不是尝试去找到世界「本源」「本质」是什么样的

    因此只要任意一个模型能正确描述实验发现的现象,或者预言某些能有办法验证的未知存在,那我们就能尝试去接纳它。

    哪怕这个模型是纯数学的,用符号和形式系统从 0 演绎+假设出来的,那也没关系,只要它能描述、能验证。




    以我这个世界观出发的话

    「世界是某种震荡」
    「世界是神的造物」
    「世界是 1 ,从 0 这个本源诞生」

    之类的形而上
    是完全没有讨论意义和价值的


    当然你完全可以创造「由无形的震荡产生的宇宙」诸如此类的意象并基于它构建新的想象领域,但那与我们的存在半点关系都不会有。
    virlaser
        21
    virlaser  
       2021-12-03 18:33:28 +08:00
    上次看到一片文章,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宇宙,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4926544/answer/1973390731
    GeruzoniAnsasu
        22
    GeruzoniAnsasu  
       2021-12-03 18:49:57 +08:00
    @virlaser

    > 然后半透镜实验(延迟选择实验)就更离谱了,科学家摆弄来摆弄去,就是发现现实世界不遵守因果律

    我觉得不用看,这人也民科


    延迟选择实验反直觉的本质是,人们无法接受「一个已实例化的东西仍然可以是概率的」。在延迟选择实验中



    粒子「已经确认通过能引起自干涉的镜子」后仍然可以重新自干涉



    这一点就像在说「你已经知道你拿起了一个核桃但实际上它仍然可以有 0.1%的概率没有被拿走」。拿了,又可能没完全拿。但如果把「粒子运动看做是其所有可能路径的概率加权积分」,那么就可以以一个相对恰当的模型去描述这个现象,即

    「无论有没有放置反射镜,粒子都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出现并走过可能的所有路径,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放置镜子,最终都会影响路径积分的结果,最后表现为无论什么时候放置镜子都能产生自干涉」

    虽然这也不一定是这个实验的「真实」,也不一定是世界的「真实」,但这不妨碍我们把这个解释加入到用于描述世界的模型里去,我们接纳它,理论完成了一次进化,现代科学就是这么做的。
    czfy
        23
    czfy  
       2021-12-03 19:21:22 +08:00
    @GeruzoniAnsasu 对大多数人来说,物理学的讨论基本上只能基于科普版的物理学理论文字表述 + 常识范围内的逻辑推理来进行

    但常识逻辑推理的适用范围其实很窄,都不用到量子理论年代,经典力学年代牛顿的极限 /积分其实就超出常识逻辑可以覆盖的范畴

    所以在大众社区内讨论物理,多数情况下只能找到科幻文学
    其实科幻也很正常,毕竟这才是能引起讨论的东西,社区需要这些内容
    只是总有人想用自己(像上面链接的答主)的科幻伪装成科学,让人很不爽
    LemonK
        24
    LemonK  
       2021-12-03 20:58:31 +08:00   ❤️ 1
    正如 20L 所说,科学是基于模型的实在论。虽然可以从文字描述中找找灵感,发散思维,但这些不是科学。

    对世界建模有无数种可能,首先排除人类认知范围外的,其次排除无法证明证伪的,多个领域相互参考对比关联,经过无数测试修改微调,最后剩下一组比较好用的。再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出来,能预测事实指导实践,这是科学。

    量子力学的困难之处,在于科学理论的第一层筛选“处于人类认知范围以内”已不再适用。
    这种更高级的模型,无法使用准确的自然语言定义,只能借助数学和比喻来间接认知。

    科学是模型,科学家是用猜想和实验雕琢模型的人。科普文章是对模型某一局部的简单比喻。

    对比喻的联想虽然也是一种建模,但是不能实证,也不能应用。可以躺浴缸时候随便想想,没有讨论价值。
    WuSiYu
        25
    WuSiYu  
       2021-12-04 04:41:05 +08:00 via iPhone
    乐观的讲,宇宙就是个高级炮仗,悲观的讲,搞不好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虚拟机里
    learningman
        26
    learningman  
       2021-12-05 14:21:05 +08:00 via Android
    我初中的时候也有和你一模一样的困惑
    然后某位学长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做量子力学概论
    我没学明白,然后就再也不困惑了
    learningman
        27
    learningman  
       2021-12-05 14:21:53 +08:00 via Android
    讨论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出现公式,那讨论就是无意义的。不要试图用文学来解释科学,用数学来解释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485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6ms · UTC 10:37 · PVG 18:37 · LAX 02:37 · JFK 05:3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