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2090 #7 呃,这里面有好多问题……
首先是技术层面,欧美(主要是美)大科技企业收集了哪些信息?这个可以参考这个网站:
https://www.security.org/resources/data-tech-companies-have/ 该页面列举了 Google ,twitter ,苹果等公司收集了哪些用户数据,他们声称的收集这些用户的原因,以及第三方信息共享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美国政府需要,他们没有理由不会拿到这些信息的全部。
第二是和棱镜计划相关的。因为这个话题相当于是被“封杀”了,所以要查到当时的资料只能看二手甚至三手资料(比如屁股非常“正”的中文报道),要整理起来难度非常大,找不到可以推荐阅读的汇总资料;或者说,你现在能看到的都是美国政府在机密已经泄漏,事件已经暴光的前提下允许公众看到的内容。粗略浏览了一下,感觉中文和英文的维基页面是可以参考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8%9C%E9%8F%A1%E8%A8%88%E7%95%AB 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SM 。
第三式所谓“欧美民众天生感知度高”,这没法答,也许社会学的学者有比较系统的答案吧?
我想主要是政治制度在执行层面的细节吧?
- 比如美国,从区代表开始,市级,州级,总统(行政)和参众两院(立法)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民选,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所在的社会群体(教会/工会/民间协会或组织)人数足够多,声量足够大,该社会群体就能直接影响它所在地,哪个政客上台,其施政方针如何。
- 这就要求参选者需要让自己的声音被你所在的群体听到,你所在的群体(而不是你)人数越多,参与政治活动的意愿越强烈,“统战”价值越高。
- 而一个人的成分是多层的(你可以既是卡车司机,又是 24-55 岁生理男性,还是白人新教徒,还是 gay ),这就意味着你会听到的政治宣传也来自多方面,多角度的。
- 此外两党/多党制和立法保证的(某种程度上的)言论自由允许选举斗争的双方/几方,把抹黑对面的材料摆到台面上来说。比如棱镜门最早暴光的媒体是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和英国的卫报。(非要类比的话……人民日报上发团派攻击习家军的文章吧大概)
- 所以但凡你手里还有一张选票,他们就会让你看到对手的黑料。政客永远有黑料,谁的屁股都不干净,是这个星球上的普遍真理之一。茫茫多的操作下来,凡是长耳朵的都会“感知度”高……
不是说哪边的制度就比另外一边好,我想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人就有社会,就有矛盾,就有阶级冲突和斗争,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