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知识循环模型的五个环节(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 设计一款知识管理协作工具。
内容较多 长篇恐惧者可以跳过
分享一下我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用到的一套知识管理模型,我称之为“知识循环”。
knloop 知识循环模型包括 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 五个环节,我针对每个环节展开讲述。
有很多工具可以做这件事,最常见的例如笔记软件 如 notion 、语雀、飞书文档等等。 甚至衍生出一类名叫“剪藏”的插件,方便你从任何地方保存内容到你的笔记。
跟视频网站的 添加到稍后观看 的功能一样,添加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剪藏这类功能肯定是有人喜欢的,既然存在 那肯定有它的市场。 我只是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进行沉淀。
共享:将知识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从中交换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知识是需要传播的,只能自己知道的东西是秘密,亲密关系才能传递的知识叫“秘籍” ,🤣扯远了。
作为知识循环模型中的重要一环,分享是很难做到的,从分享者来说 需要很大的动力和勇气。
当你分享知识的同时就会收到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敌对的意见。
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和分享相对应的就是学习了,我们所能够学习的途径和资源无不例外都来自于他人的分享。
从老师到自学网站,从文学著作到听妈妈的话,我们接受的信息都来自分享。
学习方式有很多,带有目的的找特定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计划性地学习通用技巧。
途径也很多,看书、看视频、从搜索引擎搜问题,都是一个学习过程。
应用: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这个不难理解,搜了一圈 最终从 stackoverflow 找到类似的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办法,愉快的 copy 了回来,解决了实际问题。
创新:在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实践,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不断思考和探索,挑战常规思维,寻找创新的机会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的范围就太广了,比如说愉快 copy 回来的代码虽然暂时解决了这里的问题,但是随着项目迭代 兼容性和拓展性就出了问题,需要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再去 堆屎山 迭代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创新了。
然后就是将这份经历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到此就完成了一个知识循环。
对于一个循环,一个知识的生命周期,目前我在我自己的工作中 运用起来还是非常奏效的。 实际上整体的逻辑在我们给一些客户的咨询工作中也非常适用,包括怎么建立客户公司内部的知识体系,循环模型,具体食物,甚至是考核标准。
基于这套完整的知识循环逻辑,我也在试着做一套工具来更好的一站式完成这些事务。
之前我在 [调研]关于笔记工具 你有什么要求? 的帖子中也收获了很多。
现在正在设计我理解的知识循环工具。
沉淀阶段 目前最基础的提供一个笔记工具,暂时做不到很高级,能有 Typora 类似功能就可以开始测试了。 也不会过度加入 AI ,更不会直接用 AI 去生成整篇文档。 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去完善团队协作能力。 良好的写作环境 更能让自己有动力创作。
分享阶段 从笔记工具无缝对接到知识社区,有基础的互动。后续会考虑参考知识星球的模式 让分享者可以直接变现。 同时也不能忽略免费公开的内容,为了保持内容的持续和质量,会采用大众评分的方式,让低质量的内容下架。 针对重复内容,我的想法是 1 提供类似 git 的操作 有权限的用户可以给其他人的知识库提 pr 2 内容质量高评分高的内容留下。
学习阶段 知识社区可以浏览公开的知识库,也可以进行评论收藏等互动。
创新阶段 创新比较个人主观,这里不展开。
产品文档
有很多独立开发者都会给自己的产品做一个在线文档,也有一部分产品或者公司团队是没有精力搭建一个专门的在线文档的。所以这里就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公开的知识库 作为自己的产品对外的文档说明。
团队项目管理
由于其本身还是一个协作工具,所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团队内部的项目文档管理。还有比如会议纪要,接口文档等 。
多人合作翻译外语文献
国外的优秀作品或者产品文档,想要汉化,可以用一个多人协作知识库来完成。虽然建一个 git 仓库也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有部分翻译者可能不太会用 git 工具,毕竟有一些非开发者也想参与翻译的话 门槛就高了。
写了这么多 其实是很虚的,现在还没开发出来 ,即使再好用或者不好用都没办法实锤。 但是 如果你想参与开发,或是想体验初级 demo 都欢迎。
V:c2hhZG93cXViaXQ=
TG:dC5tZS91bmNsZV9qZWU=
1
Cellinlab 2023-10-09 17:39:17 +08:00
蹲
|
2
xqher042 2023-10-09 17:43:42 +08:00
图裂了(恼)
|
3
tntin 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