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如下:
优点:
目前的局限性:
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      1PMR      2022-01-11 18:56:43 +08:00 via Android 众筹完不继续开发 和圈钱有什么区别 | 
|      3NCZkevin      2022-01-11 19:04:22 +08:00 还没成品就众筹,鬼知道最终成品是啥玩意。 目前开源都是开发完了,大家觉得这个东西 NB 或者自己用得上,然后该赞助的赞助,该 star 的 star | 
|  |      4israinbow      2022-01-11 19:05:50 +08:00 tldr: 如果你有钱做初始资金, 同时有技术力, 靠谱, 否则不然. > 2. 开源项目开发前,先做众筹,支持的同学送在线版的会员。只有支持的人多了,才进行开发,避免没人用 你得现有货才能有谈价格的资本. > 局限性: 你认为的局限并不完全. 只要你的产品是某种场景下刚需, 而且你一家独大, 又需要高超的技术力才能复刻, 这样靠开源赚钱才有出路, 否则很快就会被别人抄走, 就像 Docker, CrossOver 一样. | 
|  |      6easychen OP @israinbow  > 你得现有货才能有谈价格的资本. Kickstarter 上有很多软件项目( 比如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4privacyapp/4privacy-app?ref=discovery_category_most_backed&term=software ),都是在开发之前完成资金募集的。 | 
|  |      7easychen OP @israinbow > 只要你的产品是某种场景下刚需, 而且你一家独大, 又需要高超的技术力才能复刻, 这样靠开源赚钱才有出路, 否则很快就会被别人抄走, 就像 Docker, CrossOver 一样. 这个逻辑也可以放到全部的软件、产品和商业项目上。我了解的情况是小公司和个人通过选择利基市场和小众市场来建立区隔和门槛;也可以通过开源和更开放的协议来占有市场成为事实标准;有很多看似容易复制的开源项目,比如 tailwind ,没少挣钱 ( https://adamwathan.me/tailwindcss-from-side-project-byproduct-to-multi-mullion-dollar-business/ ) 。 | 
|  |      8eason1874      2022-01-11 19:29:36 +08:00 这种模式对面向终端产品是可行的,这样搞其实主要靠产品质量,开不开源都能赚钱,开源只是顺便的 但是大部分开源软件都不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不是完全的终端产品,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面向供应链的软件要商业化就不是这么容易了。商业订单的关键还是人际关系和服务支持,善于做商务的公司才能接到单,然后外包出来,他们可不管是原创的还是抄来的,也不要求多高质量,在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能跑起来就行 | 
|  |      9TFong      2022-01-11 19:31:02 +08:00 众筹可能需要一点背景给你背书? | 
|  |      10easychen OP | 
|  |      11easychen OP @eason1874 嗯,你说的这部分市场我不太了解。也许付费订阅更新可以用上(类似 bitnami 的企业订阅 ) | 
|      12djkloop      2022-01-11 19:51:47 +08:00 你忽略了国内的环境。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 
|      13Mithril      2022-01-11 20:01:00 +08:00 如果只是想做个软件那也就算了,如果打算做成产品,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作为商品的价值和盈利模式是否能持续。 最简单的,我直接用你开源软件搭云服务,你如何告倒我?上 SSPL ? 面向企业的话还好说,面向个人的服务就更难了,但哪怕是面向企业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也不是很强,成本也极高。 你可以看看 GTLB ,这都是做的好的了。 | 
|  |      14easychen OP | 
|      15advancejar      2022-01-11 20:13:08 +08:00 你指的是你开发的无框架 push 吗? | 
|  |      16K1W1      2022-01-11 20:13:22 +08:00 via Android 一直有关注楼主,前一段时间好像看楼主在微博已经采用众筹的模式,不知道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 | 
|      17NCZkevin      2022-01-11 20:13:39 +08:00 @easychen 原型和最终产品不一致的情况太多了,之前参与了某硬件产品的众筹,页面上吹得天花乱坠,最终拿到手就是个电子垃圾。 | 
|  |      18easychen OP | 
|  |      19easychen OP @advancejar 那个项目的确是实测的一部分,但这个帖子并不是特指那个项目。 | 
|  |      20easychen OP  1 | 
|      21Mithril      2022-01-11 20:23:43 +08:00 @easychen 搜一下,哪怕搜一下呢,Google 这俩第一条就是。 SSPL 是 MongoDB 为了应对云服务厂商白嫖做出来的协议。 GTLB 是 Gitlab 上市公司代码 所以你这是既没认真调查过如何使用协议对商业化做限制,也没认真调查过相似公司案例吗。。。 唉,亏我还认真回你,算了。 | 
|      22sadhen      2022-01-11 20:30:02 +08:00 也想众酬,不过我做的是客户端的软件: https://gitee.com/XmacsLabs/mogan 我觉得客户端软件慢慢打磨,有一定用户基数之后,是可以做一些服务端的收费项目,盈利。 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获得用户增长。“众酬”,是一种不错的获得用户(潜在付费用户)的好方法。 | 
|  |      23WildCat      2022-01-11 20:32:58 +08:00 ElasticSearch 搜一搜? | 
|  |      24easychen OP @Mithril   MongoDB 的协议几年前看过,但把名字忘了。我一直采用有条件的 GPL 来解决这个问题( https://github.com/easychen/docker2saas/blob/main/LICENSE ),到现在为止没发现什么问题。并不是只有你认为的解决方案别人就必须知道。 另外,如果 Google 搜索没意外的话,全 V2EX 就你一个人用 GTLB 来指代 gitlab. https://v2ex.com/i/2N9m75VU.png | 
|  |      27JamesChen      2022-01-11 20:54:58 +08:00 看到“代码开源,自架免费”,有点感慨。国内这环境,这话可不太可信,算是一句空头支票。国内有很多“半”开源项目了,社区版做了一个垃圾出来,几个月更新一次,更到后面就不更了,然后就靠卖商业版赚服务费 /咨询费。看到这类项目,我一般称之为“屎壳郎”,见面就直接 diss 。虽然 op 可能没这么想,但是国内大环境就是如此,你要别人怎么信任你呢?你今天可能没这么想,那以后要是赚大钱了呢?国内的开源项目能有 1/10 讲信用 /良心,就已经算“重大突破”了。 国内大环境都已经这么乌烟瘴气,那些愿意投钱的老哥也真是善良。 | 
|  |      28easychen OP  1 @JamesChen 这种项目的确很多,但没必要专指国内。我遇到很多国外的项目也这样了,比如 notable ( https://github.com/notable/notable ) 和 ngrok ( https://github.com/inconshreveable/ngrok ) 。 而且我觉得,除非厂商自己宣布维护开源项目一百年,那么有一天它不投入不维护了,也是完全合理的。社区完全可以根据协议 fork 版本出来自己发展。如果协议不允许社区 fork ,那么这个项目的确是有很高的风险的。 至于众筹时的契约,我觉得完全可以局限在「众筹时使用原型的功能」和「第一个开源版本交付的功能」之间。只要开发团队按原型描述的功能完成并上线运营,并按约定提供相应时长的免费订阅服务,就已经完成了之前的承诺。后期的开源开发,和其他开源项目是一样的。 | 
|  |      30muzuiget      2022-01-11 22:11:30 +08:00 建议楼主先搜搜 V2EX 传说:Mou 这个软件。 | 
|  |      31easychen OP | 
|  |      32eggshell      2022-01-11 22:35:36 +08:00 之前看到 mkdocs-material 用的 sponsorware 方案也挺有意思的。 新的功能优先提供给项目赞助者,当总赞助金额"众筹"达到门槛,就放出功能到开源仓库供让所有人可用 https://squidfunk.github.io/mkdocs-material/insiders/ https://github.com/sponsorware/docs | 
|  |      34teem      2022-01-12 09:53:05 +08:00 投一票:靠谱。 切中需求会买单。 | 
|  |      35libook      2022-01-12 11:20:59 +08:00 大多情况下是: 1. 众筹发现凑不齐资金; 2. 项目夭折。 开源项目运营也是运营,需要使用运营的一些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新增、留存、转化还是得考虑清楚的。 | 
|  |      36easychen OP @libook  并没有说不需要运营呀,而且众筹本身就是需要运营的,核心是:如果你运营不好产品的众筹,那么很可能也运营不好产品。但这个流程将运营压力提前了,避免了做出产品但因为运营不好没人用的问题(我手上已经有几十个这样的项目了)。 | 
|  |      37xingheng      2022-01-12 14:29:40 +08:00 关注一下,楼主记得后续回来更新进展。 | 
|  |      38msg7086      2022-01-12 22:17:30 +08:00 众筹来的钱不够找到足够有能力的人做开发。 非自由软件会影响参与开发的人的心态,进而影响质量。 举个例子,不收一分钱而翻译视频的字幕组,在做正版收费翻译的时候质量会比不收费翻译要差一些。 | 
|      39solemelo      2022-01-12 22:35:08 +08:00 楼主思想蛮有深度的,支持一个,上次去重庆玩差点想去找你哈哈 | 
|  |      40easychen OP @msg7086  「众筹来的钱不够找到足够有能力的人做开发。」这个结论我表示怀疑,因为你这里并没有定义众筹来的钱是多少,而目前软件开发的成本是固定的。只要提升前者,终能找到后者的。 另外,从软件整体质量来讲,我还是认为商业软件(非自由软件)是要高于开源软件的。这个从近年各个市场的排行榜可以验证。 | 
|  |      41msg7086      2022-01-13 20:47:22 +08:00 via Android | 
|  |      42easychen OP @msg7086 闭上眼睛不看 Kickstarter ,的确可以认为众筹不到钱。把标题和帖子里的开源软件换成外包,的确可以认为这帖子是在讨论外包软件。 | 
|  |      43msg7086      2022-01-13 21:25:54 +08:00 要是 Kickstarter 上不付钱的人也能白拿产品的话,那可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呢。 那么我该去哪里白嫖 Kickstarter 上众筹成功的产品? | 
|  |      44easychen OP | 
|  |      45msg7086      2022-01-14 03:59:26 +08:00 看来确实有一些。 不过我依然还是持前面的观点:众筹来的钱不够找到足够有能力的人做开发。 比如说 Font Awesome 5 这个相对比较新比较成功的项目,总共筹集到了超过 100 万美元的资金,这个金额足够 15 个资深软件工程师和设计师全职工作半年。 简单看一下筹款组成部分: 認繳 $ 20 或更多 30,219 名支持者 認繳 $ 20 或更多 513 名支持者 認繳 $ 30 或更多 167 名支持者 認繳 $ 40 或更多 1,605 名支持者 認繳 $ 50 或更多 2,142 名支持者 認繳 $ 70 或更多 41 名支持者 認繳 $ 80 或更多 301 名支持者 認繳 $ 100 或更多 38 名支持者 認繳 $ 150 或更多 112 名支持者 認繳 $ 200 或更多 47 名支持者 認繳 $ 400 或更多 49 名支持者 認繳 $ 600 或更多 13 名支持者 認繳 $ 1,000 或更多 6 名支持者 認繳 $ 2,000 或更多 69 名支持者 認繳 $ 3,000 或更多 0 名支持者 認繳 $ 5,000 或更多 4 名支持者 那么问题来了,愿意支付 20 美元或以上的人的这个数量,如果放在国内,会是多少?愿意支付 400 美元或以上的企业的数量,在国内会有多少?另外这个项目还是分开源版本和 Pro 版本的,Pro 的功能依然要收费购买,而且企业授权的费用比个人高很多。可以预见到,如果这个项目不分开源和 Pro ,所有功能全部免费提供,那么缴付$20/$40/$50 购买 Pro 的这 3 万多人可能会少得多。 (购买 Pro 的用户总共众筹了 77 万美元,赞助广告的企业用户总共众筹了 16 万美元。) 再随便点了一个项目是 Krita ,给软件众筹 24 个新的功能,每个功能 1500 欧,差不多 3-4 天的工资。放在国内,同样按照 3-4 天的工资计算,5000 人民币一个功能,能不能筹到钱,我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到最成功的例子应该是 Ghost ,一个月筹了 20 万镑,然后 2 个人花了 5 个月时间开发出来。不过我怀疑这个成功案例在国内也是很难复制的。Ghost 的开发者原本就是 WordPress UI 的首席设计师,全球最著名博客项目团队里的顶尖人物。看起来你的想法和 Ghost 的做法很类似,但是开发团队是否有足以匹敌他们的影响力,来说服用户付费呢? 更现实版本的故事应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团队众筹到 1 万人民币然后省吃俭用 996 肝出一个差不多能用的版本来,大家都去下载白嫖,最后团队解散各自找新工作去。 所以我觉得你的回复里,「只要提升前者」是不是说得有点太随意了。 (我不否认这样的模型在面向海外的市场有更大的成功几率,但国内的付费用户模型下要拿到钱太难了,我不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