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站里看大佬发的 post 触动很深:/t/1168880,于是也找个机会动手实践下,结合 spec-kit + codex 做了个工具。
一天下来不知不觉拉扯了 80 多次,还挺有意思的,开始理解大佬说的:像管理技术团队一样来使用 AI Code Agent ,即人人都是技术架构师。

顺便记录下一些使用感受:
1
BQsummer 15 分钟前
spec-kit 有几个问题: 1.提示词都是英文的, 看需求很费力, 可以把 template 和 prompt 翻译成中文; 2. prompt 里的一些要求可以删掉, 比如:性能要求/排期耗时人员等 3. 我用的 copilot, 有时候会不按指令做事情, 比如在 specify 阶段就把代码写了(试了 sonnet4.5 和 gpt5 都会有概率这样), 感觉是提示词太复杂了, 多次重试后能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