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 请不要在回答技术问题时复制粘贴 AI 生成的内容
michael2016
V2EX  ›  程序员

谈谈近半年 AI 实践的感受

  •  
  •   michael2016 · 5 天前 · 1067 次点击
    最近半年实践 AI 工作流来实现一些智能分析,谈几点感受:
    1. 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聊天对话框,大部分生活或工作环境是很复杂的工作流决策链,你需要构建很多节点和流程,理想的模式是通过 AI 自动化构建业务流,比如 n8n 最近推出了 n8n mcp ,理想的混合模式:通过聊天对话窗口作为入口,再结合图形化点击即可,类似手机一样。
    2. 在通过 Agent 实践的时候大部分工作并不是 AI 本身,可能是上下文选取、不同格式的数据解析查询、缓存、语义层、记忆编排、治理机制以及多模型的路由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可能每天都在解决数据链路问题。
    3. 对于复杂特定专业场景的推理存在几个问题:一个是输入输出的 token 限制,一个是业务逻辑的理解,AI 并不能全部解决,大部分时候你需要在 prompt 里面指定业务逻辑,写 prompt 是一门艺术。
    4. 对于模型选择你需要不断的去试错,原因是你不知道哪家哪种效果最好。
    5. 目前已经实现了集成数据通过 work flow 自动分析,这比传统的开发原子逻辑效率快一些,也灵活一些,你可以自己写 prompt ,总体来说还是可以。
    6. 对于复杂集成多个工作流综合分析,AI 的幻觉仍然很严重。单独运行某一个 work flow 没问题。
    7. 目前日常代码基本上是 Claude 完成的,写的比自己写的好,其它的继续探索。。。

    如果你希望通过 AI 实践,借用一段话先自评估:
    1. 我的应用程序的上下文容量是多少?(理想的上下文窗口大小是多少?我又该如何优化其中的内容?)
    2. 我的记忆边界在哪里?(哪些信息属于用户级、团队级、组织级?这些数据存储在何处,用户是否可以查看?)
    3. 我能否追踪输出结果的来源?(我能通过调试 LLM 的回复,知道具体是哪个输入导致了该回复吗?)
    4. 我使用的是单一模型还是多模型?(我是如何根据复杂度、延迟还是成本来分配请求的?)
    5. 用户会放心把他们的业务数据交给我的系统管理吗?是自建还是托管?(如果不会,我的安全性或反馈机制上还缺失什么?)
    6. 是否有信心改变以前的内部流程,是否有专业人员维护持续投入建设?
    zczxc44
        1
    zczxc44  
       4 天前
    前端的 AI cil 有推荐的吗? 目前在用 claude cil ,有没有更好的
    michael2016
        2
    michael2016  
    OP
       1 天前
    @zczxc44 我买的 cursor ,感觉还不错。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95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2ms · UTC 19:52 · PVG 03:52 · LAX 12:52 · JFK 15:5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