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的彩礼帖子比较多,我也对彩礼进行了一次深度思考。
婚姻 1.0 (农业时代):夫妻绑定土地,双方共同付出劳动,离婚成本极高。女方出嫁后,娘家失去一个劳动力,彩礼是对这种损失的补偿。这在人力=生产力的农业社会是合理的。
婚姻 2.0 (工业时代):男外女内分工明确。但问题是女性的隐性贡献(生育、家务、社交维系)无法在资产中体现,存在估值 bug 。所以女方要求彩礼,也是合理的。
婚姻 3.0 (信息时代):双职工模式,分工模糊。问题出现了,贡献模式已经迭代,但风险对冲工具(彩礼、房产加名)不仅没更新,反而被强化了。这就是系统性 bug 的根源。
简单说就是契约不对等:
这种设计在任何商业场景都不会被接受。一方刚性确定,另一方弹性模糊,道德风险太大。但这种合作却真实的发生在中国每一对夫妻中,其中当然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失败案例中,又有多少人再忍受其中的精神的摧残。
现在的剧本把无条件接受女方财务要求包装成了爱的信号,包含三重认证:
一旦你开始计较彩礼,就会被解读为彩礼不足、不够爱、人品有问题。这套逻辑其实就是标准的 PUA 。
当游戏规则本身有问题时,理性的选择就是不玩。
现在越来越多男性开始:
这不是什么低欲望,就是正常的风险控制。
大部分人根本没想清楚这场交换的本质是什么。作为系统受益者的女性更不会去思考,彩礼房产这些都是默认配置,直接勾选就行。
解决方案很简单,更多人(不分男女)应该认识到现有剧本的荒谬性。
男方在面对彩礼房产要求时,同样提出对等的贡献条款。真正的爱应该是敢于直面问题,共同制定公平规则,而不是单方面的无脑服从。
要接受谈判失败的可能性。项目黄了总比进入一个注定有问题的合伙企业强。
我们正处在痛苦的转型期。旧秩序还在,新共识未形成。作为这个时代的男性,确实比较苦逼。
![]() |
1
xhslyf PRO 陋习是一方面,但我觉得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男女失衡,大概查了一下,咱们这大概适龄未婚男女的比例大概是 107:100 ,男多女少,而结婚在绝大多数家庭当中又是“刚需”,看有多少被逼着去相亲的就知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供需失衡,再加上男性从生理上就对“播种、追求”这种事情更有动力,难免会顺应女方更多要求。 非婚同居的排斥,导致性资源的匮乏。 法律上没细究,好像最近强奸判例闹得沸沸扬扬。但就从观念上来讲,无论是家长还是男女双方,都对婚前性行为非常排斥。 家长觉得这事不正经,而一些男性在意那张“膜”,间接导致本来就保守的一些女性更加为了一层“膜”而排斥婚前性行为。看很多各种后门给用、嘴巴给用、蹭蹭可以,就是不给进的女性群体。 而约炮、嫖娼,在我国是违法行为,最终就导致了要获得性资源,就只能去结婚,而青年男性在性方面的饥渴又是生理特性带来的,从而间接的为了获得性资源结婚也向女方妥协了更多。 —————— 要按我说,彩礼、嫁妆,这些都是旧时代的产物了,如果要这个习俗也可以,彩礼和嫁妆双方家庭对等给,流程走完以后都给到小家庭,算是双方父母给的启动资金了。 小两口婚前尽量同居生活一段时间,少则一年。 可以观察生活习惯以及性生活是否和谐,婚前发现问题总比婚后发现问题要好。 |
![]() |
2
NewYear 59 天前
1 、女人宣称婚姻带来的麻烦,能理解,但并不代表男人就简单了。
2 、许多问题和风险,都不是男人带来的,却要男人承担。 3 、女人一方面担忧婚姻中的经济问题,却在婚前“月光、负债游玩”,一分钱不存。结婚又期望“拎包入住”、“获得对方财产”、“期望对方像保姆一样”。 4 、部分男人无底线的付出,让许多女生误解了什么是该得什么是不该得。 总结:莫名其妙。 |
![]() |
3
NewYear 59 天前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意识不到的,或者不敢说的。
房子成为刚需后,能降低存款,促进经济体健康的运转。 (存款意味着这部分钱不会出现在市场上,相当于死掉了,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会造成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常情况下尽可能的消费才能健康的让社会运转起来) 这是经济学问题,为了避免敏感,我以“摩纳哥”为例,“摩纳哥”的国家高层会鼓励结婚时,男性要有高负债、高消费产品(比如房子车子、黄金首饰、高价护肤化妆品等等)。。。如果大家都求稳定,高存款,经济就会通缩,因为“你的收入来自于别人的消费,别人的消费来自他们的收入”。。。。 我后悔学了经济学,因为如果我不懂这个,我还会期望美好的生活。 学了经济学原理后,我才明白,你穷就注定了你的生活条件差,但有钱人,即便什么也不干,也在侵害普通人。 |
4
kur0d3s 59 天前
根因: 房价太高,收入太低
|
5
daisyfloor 59 天前
很有道理
|